減碳大限逼近 碳權篇/官方活絡市場 還須磨合期

發佈日期:2025/01/06 
臺灣碳交所做為我國碳交易重要平台,已陸續代購國外碳權、上架國內碳權,將我國碳交易帶入全新篇章,然而觀察銷售情況,首批上架的國內碳權買賣不如市場預期熱絡,面臨供需雙方都在觀望的瓶頸,如何活絡市場成為政府一大考驗,未來還須面對國際接軌挑戰。

台灣碳交易市場概況
截至2024年底,僅台北101上架的碳權順利出售30噸,是國內首批碳交易。賣不出去是因為定價太高?碳交所表示,首批掛牌價格在2,500元至4,000元左右,主要反映廠商投入減碳設備支出成本,由於碳交易市場剛成立,預料買賣雙方仍需更多時間磨合,才會達成價格共識。

碳交所指出,碳權(減量額度)交易主要可用於折抵碳費及環評增量抵換,長期具有一定交易需求。觀察環評增量抵換部分,由於環評增量抵換涉及各廠商擴廠評估及資本支出規劃,廠商需要時間進行整體規劃及評估。

若以折抵碳費部分,碳費乃以2025年排放量徵收,依2024年10月7日碳費審議委員會的決議,建議2030年碳費為1,200到1,800元。未來碳費隨時間變動,廠商初期多半採觀望態度。

氣候變遷署官員分析,國內碳定價剛起步,碳交易初期仍在試水溫,企業尚未完整盤點需求,也尚未仔細撥算盤去試算碳交易是否划算,可能對制度也並不熟悉,觀望氣氛濃厚。

產業界認為,目前國內碳交易是由環境部主責,但環境部並非傳統財經部會,與業界距離較遠,外界建議,國發會應承擔更多責任,例如針對碳交易等經濟誘因,應由國發會統籌主責。國發會表示,各部會目前各司其職,政府推動綠色成長與2050淨零轉型五大策略,啟動二次能源轉型,將在2030年前投入9,000億元預算

資料來源:股市爆料同學會